
从手机解锁小区门禁到餐厅吃饭超市收银,再到高铁进站机场安检以及医院看病,人脸、虹膜、指纹等生物特征已成为人们进入万物互联世界的数字身份证。为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,12月4日,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在厚德楼104举办生物特征识别学术研讨会,院长杨金锋主持并讲话,生物识别领域相关核心企业及在校科研骨干师生4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。
会议开始,杨金锋对与会专家、学者及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,并表示当今信息化时代,生物特征识别是目前最为便捷和安全的解决方案,希望本次会议能为专家学者、工程技术人员、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相关领域科技学术最新发展趋势,链接重点领域国内最新学术资源的平台,通过经验分享和智慧碰撞,推动科研学术成果转化和人才、技术聚集,提升发展新动能。
会议期间主讲专家所做报告如下:康文雄,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——《全视角三维指静脉最新研究进展》;卢光明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计算机学院副院长——《多模态情感分析》;于仕琪,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——《步态识别技术和最新进展》。在技术分享环节,专家学者进行现场互动,气氛活跃热烈。
本次会议深入探讨了生物识别前沿技术在产业应用的相关内容,使与会来宾更加深入了解国内外生物特征技术发展动态,为把生物识别的研发、生产化及应用落到实处的同时,增加与生物特征识别领域顶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。(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 贺俪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