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喜报传来,我校2014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项目资助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共获得17项,立项总数创建校以来历史新高,比近年同期增长近一倍。其中,学科共建项目获得14项,仅次于广东金融学院的16项,与广州大学、广东财经大学等并列全省高校第二名。
2010年以来我校平均每年获省哲学社科项目9项左右,其中资助项目平均立项2项左右,学科共建项目平均立项为7项左右。本年度在全省项目总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,我校获得立项数大幅度增长,特别是学科共建项目首次突破10项大关,申报立项率达到了46.67%,在与本科院校同台竞争中取得并列第二的成绩,实属难得,说明我校的人文社科科研已经在全省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学校重视科研,实施了科研聘期考核的政策导向外,也与科研处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,多层次、全方位制定项目培育和申报质量提高的有效机制是分不开的:
1.重视每一次申报工作,主动出击、积极组织申报。每年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申报通知下发后科研处都十分重视,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通知,并认真领会通知精神,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优势力量积极申报,并注重培育团队、培养新人。
2.严把申报关,从形式到内容逐级审查申报书,努力提高申报质量。对上报的每一份申报书都先由专管员把一道关、再由部门领导把一道关,从形式上到内容上仔细按申报要求认真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,有效地提高了申报质量。
3.规范、加强校级项目立项、管理,从源头上为争取更高级别的项目打好基础。近年来学校重视对校级项目的立项、管理,在校级重点、青年项目的评审立项环节就提出了纵深发展的更高要求,在校级项目申报书的填写要求方面与国家级、省级项目接轨,从而为获得更高级别的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4.多渠道、多种形式加强对科研教师培训,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。通过开展学术活动月项目报告会、学术沙龙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,注重提高我校科研教师的项目申报、立项能力,在良性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。
5.加强项目结题管理,从形式到内容上严把结题关,从而与项目的申报、立项形成良性循环。